首页 > 返回列表

“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。”--刘长卿《逢雪宿

“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。”--刘长卿《逢雪宿

柴门闻犬吠,  风雪夜归人。
  [译文]  柴门外传来一阵狗叫声,本来是茅屋的主人顶着漫天风雪回家来了。
  [出自]  刘长卿 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
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
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。
【诗文说明】
夜暮降临,绵延的山峦在苍莽的夜色中变得更加深远。气象寒冷,使这所简陋的茅屋显得更加贫寒。半夜里一阵犬吠声把我惊醒,本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!

【词语说明】
(1)芙蓉山主人: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。芙蓉山:地名,在今湖南宁乡青山桥镇。
(2)苍山:青山。
(3)白屋:这里说的是诗人投宿的贫苦人家的住所。通常房顶用白茅笼罩、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。
(4)犬吠:狗叫 。
(5)夜归:晚上归来。
(6)贫:贫寒。
白屋:茅草屋。
【诗文赏析】
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,描写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、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。整首诗依照时光次序支配。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,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;上半全为所见,后面皆是所闻。平中有转,有起有伏,虽未直接抒情,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。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,彼此又都相互承接。诗中有画,画中有情。
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。前两句,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。首句中 日暮 点明时光:薄暮。 苍山远 ,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。青山遥远迷蒙,暗示跋涉的艰辛,急于投宿的心境。下句 天寒白屋贫 点明投宿的地点。 天寒白屋贫 :主人家简陋的茅舍,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。 寒 白 贫 三字互相映衬,渲染清贫、清白的氛围,也反应了诗人奇特的感受。
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。 柴门闻犬吠 ,诗人进入茅屋已安置就寝,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。 风雪夜归人 ,诗人料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。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,给人展现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。
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,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、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。诗是按投宿的次序写下来的。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听民贫寒生涯的同情。
赏析二:
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》这首诗,作于第二次迁谪的旅途中。诗以白描的手段,勾画出一幅以寒寂清冷的暮雪山村为背景的风雪夜归图。
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 ,这幅风景苍莽清寂,是静景描述。一个羁旅之人,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,天黑下来了,正急于去寻找夜宿处。但是伫立四望,千山万壑在霭霭暮色的覆盖之下,苍莽一片,远处的山腰间稀少地横着几间茅草房。这和荒漠孤寂的风景与作者此时的长途跋涉、走投无路以及凄寂孤苦的心情融为了一体。
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 ,写投宿的情形。
在景物的描述上是由远及近,由静转动;在时光上,从白暮写到夜间。 归人 在旷野伫立四望之后,向所见 白屋 的山腰一路奔去,渐近村庄时,已经是夜幕降临,风雪交加。犬听到人的脚步声,隔着柴门汪汪地吠叫,向白屋走来的是一个精疲力尽,满身披着雪花的求宿老人。一个 闻 字,既传出犬声,也表示了 归人 的惊喜之情;一个 吠 字,清脆有韵,仿佛轻轻地振动了僻静的山村,使画面由静转动,接着到达动而更静的后果。可以假想当疲乏地奔走在远乡僻壤,风雪弥漫,夜路茫茫,正急于寻村觅店之际,突然听到犬声或看到屋舍的灯光时,该是多么亲热而惊喜。一身的疲劳,只身的孤苦仿佛都被抛撒一空,迫切地向前奔去。诗中正是表示了这种情感,描写了这样的意境,因此才使人如此回味无限。
这首诗所以感人,重要在于诗中所描写的是诗人从他谪迁的羁旅生涯中的真情实感,又将这种真情实感连同自己的命运一同注入画面的风景之中。使得景中有情,情中有景,情景融合,从而将读者引入一种非凡的艺术境界,令其发生无尽的遐想。


更多精彩内容

上一篇:
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