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返回列表

李清照《行香子·七夕》“草际鸣蛩,惊落梧桐”

李清照《行香子·七夕》“草际鸣蛩,惊落梧桐”

李清照
  草际鸣蛩,惊落梧桐,正人间、天上愁浓。云阶月地,关锁千重。纵浮槎来,浮槎去,不相逢。
  星桥鹊驾,经年才见,想离情、别恨难穷。牵牛织女,莫是离中。甚霎儿晴,霎儿雨,霎儿风。
注释:
①蛩:蟋蟀。
②云阶月地:指天宫。语出杜牧《七夕》诗。
③ 纵浮槎 三句:张华《博物志》记录,天河与海可通,每年八月有浮槎,交往从不失期。有人矢志要上天宫,带了许多吃食浮槎而往,航行十数天竟达到了天河。此人看到牛郎在河边饮牛,织女却在很遥远的天宫中。浮槎:指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。此三句系对张华上述记录的隐括,借喻词人与其夫的被迫分别之事。
④星桥鹊驾:传说七夕牛郎织女在天河相会时,喜鹊为之搭桥,故称鹊桥。韩鄂《岁华记丽》卷三引《风气通》 : 织女七夕当渡河,使鹊为桥。
⑤牵牛织女:二星宿名。 《文选 曹丕〈燕歌行〉 》: 牵牛织女遥相望。 李善注:《史记》曰 牵牛为就义,其北织女,织女,天女孙也。 曹植《九咏》注曰: 牵牛为夫,织女为妇。织女、牵牛之星各处一旁,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。
⑥甚霎儿: 甚 是领字,此处含有 正 的意思。霎儿:一会儿。

赏析:
这首词《历代诗余》题作 七夕 ,有可能是建炎三年(1129)写于池阳的。是年三月赵明诚罢江宁守;五月,至池阳,又被任命为湖州知州,赵明诚独赴建康应召。这对在离乱中相依为命的夫妻,又一次被迫分别。此时,李清照暂住池阳,举目无亲,景况倍觉悲凉。转眼到了七月七日,她想到天上的牛郎织女,今夜尚能聚会,而人间的恩爱夫妻,此刻犹两地分别。浓厚的离情别绪,对时局的忧虑,二者融合一起,形诸笔端,便铸就了这首凄婉动听词作的基调。
草际鸣蛩,惊落梧桐,正人间、天上愁浓 ,词作开首,词人抓住秋天自然现象的两个突出特点落笔。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,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。此时此际,此情此景,在词人看来,正是人间天上离愁别怨最浓最重的时候。词人开首落笔即蒙上一层凄冷颜色,想象相当阔大,由眼前之景,即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。此外,着一 惊 字,表明词人自身也为离愁所 惊 。词作题为 七夕 ,由此可知 人间 的 愁浓 之中也包括了自己,从而含蓄地点出自己也为离情别愁所煎熬。次二句, 云阶月地,关锁千重 ,词人的笔触放得更开,叙说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,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,无由相会。 云阶月地 ,以云为阶,以月为地,谓天上。唐杜牧《七夕》诗: 云阶月地一相过,未抵经年别恨多。 末三句, 纵浮槎来,浮槎去,不相逢 , 浮槎 ,传说中交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。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三: 旧说云 天河与海通,近世有人居海渚者,年年八月有浮槎,去来不失期。 词人在此持续展开其想象之笔,描写牛郎、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,其余时间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,游来荡去,终不得相会聚会。上片从人间写到天上,写自身材验的离愁,和对离愁中牛郎、织女的深切同情。
星桥鹊驾,经年才见,想离情、别恨难穷 ,词作下片首三句紧承上片词脉,词人持续展开想象。上片是感慨牛郎、织女离愁之浓厚,这里则是忧虑牛郎、织女别恨的难以穷尽。一个 想 字,道出了词人对牛郎、织女遭受的同情,也表露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怀。 牵牛织女,莫是离中 ,这两句由想象回到现实。词人仰望星空,料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,可牛郎、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,关注之情溢于言表。结句 甚霎儿晴,霎儿雨,霎儿风 ,再看气象阴晴不定,忽风忽雨,该不是牛郎、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! 甚 字加以强调,突出了词人的耽心与关心。
这首词,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词人一笔两到的写法,词作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恨,但又何尝不是在抒写自己的情怀。如果没有自己深切的情感体验,又如何能写出如此感人的作品。整首词作理想与现实的联合,天上人间的遥相呼应,对开辟词作意境,氛围的衬托,都起到主要作用,也展现了词人丰硕的想象力和阔大胸襟。此外,本词叠句的应用,口语化的特点,也都增长了词作的沾染力。(文潜少鸣)


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更多精彩内容

上一篇:
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