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返回列表

朱勃《诣阙上书理马援》阅读答案及翻译

朱勃《诣阙上书理马援》阅读答案及翻译

【汉】朱勃①
臣闻王德圣政,不忘人之功,采其一美,不求备于众。故高祖赦蒯通,而以王礼葬田横,大臣旷然,咸不自疑。夫大将在外,谗言在内,微过辄记,大功不计,诚为国之所慎也。故章邯畏口而奔楚,燕将据聊而不下。岂其情愿末规哉?悼巧言之伤类也。
窃见故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,以五年始归正朔②。当此之时,虏述矫号于益州,隗嚣拥兵于陇冀,英雄盱睢,且自为政。援拔自西州,钦慕圣义,间关险难,触冒万逝世,孤立群贵之间,傍无一言之佐,驰深渊,入虎口,岂顾计哉!宁自知当要七郡③之使,徼封侯之福邪?八年,车驾西讨隗嚣,国计怀疑,众营未集,援建宜进之策,卒破西州。隗嚣克定,援有力焉。及吴汉下陇,冀路断隔,豪强叛城,酋羌杀吏,唯独狄道为国坚守,士民饥困,乃啖驽煮履,寄命漏刻。援奉诏西使,镇慰边众,乃奋不顾身,间关山谷之中,挥戈先零之野,招集英雄,晓诱羌戎,谋如涌泉,势如转规,遂救倒悬之急,存几亡之城,兵全师进,因粮敌人,陇冀略平,而独守空郡,兵动有功,师进辄克。诛锄先零,缘入山谷,猛怒力战,飞矢胫。又出征交趾,土多瘴气,援与妻子生诀,无悔吝之心,遂斩灭征侧,克平交州。间复南讨,立陷临乡,师已有业,未竟而逝世,吏士离疫,援不独存。夫战或以久而立功,或以速而致败,深刻未必为得,不进未必为非。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!
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三年,北出塞漠,南渡江海,触冒害气,僵逝世军中,名灭爵绝,领土不传。海内不知其过,众庶未闻其罪,卒遇三夫之言,横被诬罔之谗。家眷杜门,葬不归墓,怨隙并兴,宗亲怖栗。逝世者不能自明,生者莫为之讼,臣窃伤之。
夫明主醲于用赏,约于用刑。高祖尝与陈平金四万,以间楚军,不问出入所为,岂复疑以钱谷间哉?夫操孔父之忠而不能自免于谗,此邹阳之所悲也。惟陛下留思竖儒之言,无使功臣怀恨黄泉。臣闻,《春秋》之义,罪以功除。若援,所谓以逝世勤事者也。愿平援功罪,宜绝宜续,以厌海内之望。
臣年已六十,常伏田野,窃感栾布哭彭越之义,冒陈悲愤,战栗阙庭。
(节选自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)
【注】①朱勃:字叔阳,汉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县东北)人,名将马援同乡。马援为将军,封侯,朱勃当时仅为县令。马援逝世后遭谗害,故交远避,只有朱勃挺身为其申辩。②归正朔:采取天子公布的历法,表现归顺。马援原为陇西隗嚣部将,建武五年归顺东汉光武帝刘秀。③七郡:建武十八年,交趾女子征侧起兵反汉,朝廷任马援为伏波将军,令其率军镇压。次年,平定交趾、南海、苍梧、郁林、合浦、日南、九真七郡,封新息侯。
9.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,不准确的一项是(3分)
A.悼巧言之伤类也 悼:吊唁,惦念
B.徼封侯之福邪 徼:求取,获取
C.人情岂乐久屯绝地不生归哉 屯:驻扎,停留
D.夫明主醲于用赏,约于用刑 约:控制,不轻易
10.下列各组语句中,全都直接表示马援 勤事 的一组是(3分)
①援拔自西州,钦幕圣义 ②援建宜进之策,卒破西州
③挥戈先零之野,招集英雄,晓诱羌戎 ④国计怀疑,众营未集
⑤援与妻子生诀,无悔吝之心,遂斩灭征侧,克平交州 ⑥怨隙并兴,宗亲怖栗
A.①②⑤ B.②④⑥ C.②③⑤ D.③⑤⑥
11.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剖析和概括,不准确的一项是(3分)
A.文章用大批篇幅列举马援西讨隗嚣、平定陇冀、消灭先零、平定交州等一系列不朽的功劳,彰显他忠于王室、出身入逝世、奋勇力战的就义精力。
B.马援出生于西州,在虏述占领益州、隗嚣拥兵陇冀、天下英雄各自为政的凌乱之时归顺东汉,随光武帝讨伐隗嚣时,大家迟疑不决,马援提议进攻,一举平定陇冀。
C.作者描写马援遭到诬陷后家眷不敢出门、尸体不能葬入祖坟等悲凉情景,是为了与生前的伟大功劳形成鲜明的比较,愿望光武帝能重新评定马援的功与罪。
D.汉高祖给陈平四万两黄金用来离间楚军,就不管他是怎样用的;邹阳有孔父的忠实却不能免于谗言的损害。劝诫君主应当用人不疑,不让忠臣抱屈。
12.请把文言文浏览材质中画线的话句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9分)
(1)臣闻王德圣政,不忘人之功,采其一美,不求备于众。(3分)
(2)间复南讨,立陷临乡,师已有业,未竟而逝世,吏士离疫,援不独存。(3分)
(3)逝世者不能自明,生者莫为之讼,臣窃伤之。(3分)
参考答案
9.A(悼:恐怖,畏惧;此处是本义。)
10.C(①马援出生以及投奔光武帝原因,④说的是国度危急的状态,⑥写的是马援逝世后的遭受。)
11.B(大家迟疑不决,马援提议进攻,攻克的是西州,不是陇冀。)
12.(1)我听说圣德的帝王理政,不忘人臣的功绩,采取他的某一方面美德,不请求他具备所有的长处。( 美 众 各1分,大意1分。)
(2)不久再度南征,立即攻陷临乡,出师已经有初步的事迹,事业还没有胜利,而自己先就义了,帐下士兵患上疫病,马援也不能独自生存。( 竟 离 各1分,大意1分。)
(3)逝世者不能使自己冤屈昭雪,活着的没有人为它辩护,我暗地里为他伤心。( 明 使动用法, 伤 为动用法,各1分,大意1分。)
【参考译文】
我听说圣德的帝王理政,不忘人臣的功绩,采取他的某一方面美德,不请求他具备所有的长处。汉高祖赦免蒯通而用王礼殡葬田横,大臣因此心胸开阔,都不患得患失。大将在外,谗言在内,小过必究,大功不计,这种情形实在是国度应当避免的。(因为有了这样的情形)所以章邯害怕谗言而投降了项羽,燕国的将军攻下了聊城而不敢回国。难道是他们情愿出此下策吗?怕的是谗言损害好人呐。
我看原伏波将军新息侯马援,在建武五年归顺朝廷。这时虏述在益州称帝,隗嚣占据陇冀,各地英雄瞪眼仰视,各自为政。马援出自西州,钦慕皇帝的圣德仁义,历经艰险,心甘宁愿的冒着随时逝世亡的危险,和其他朝廷贵族完整不一样,在身旁没有一个人相助的情形下,奔深川,入虎口,这一切哪有为自己盘算呢?难道他自知会担负七郡的使命,获取封侯的福分吗?建武八年,皇帝西讨隗嚣,国度决策怀疑未定,大军尚未集中,马援提出应该进军的建议,终于击败西州。能够平定隗嚣,马援有大功绩。等到吴汉从陇西撤回,进入冀县的途径断绝,豪强率城投敌,羌戎大杀官吏,唯独狄道坚守不下,士民饥饿疲劳,于是煮弩和鞋的皮充饥,命在旦夕之间。马援奉诏出师西方,抚慰边地大众,于是奋不顾身,在险关山谷之中出没,在先零的荒原作战,召集英雄,劝诱羌戎,计谋百出,有如泉涌;战事顺利,如转圆规,就此解救了边地的倒悬之急,保留了几乎败亡的城池,部队也因此得以保全。进而挥师进击,牟取敌人的食粮作为补给,陇、冀评定。虽然独守空郡,一发兵就能树立功劳,一出师就能牟取成功。消灭先零,一直追入山谷,奋勇力战,被飞箭穿透小腿。又出征交趾,当地常有瘴气,马援与妻子儿女生逝世诀别,没有丝毫悔恨之心。于是剿灭征侧,平定交州。不久再度南征,立即攻陷临乡,出师已经有初步的事迹,事业还没有胜利,而自己先就义了,帐下士兵患上疫病,马援也不能独自生存。战斗或者因持久而树立功劳,或者因速决而招致失败,深刻进攻敌人未必是对的,犹豫不进未必就错。人情难道是乐意驻扎在绝境,不想生还吗?
 只是马援服务朝廷二十二年,北出大漠,南越江海,触冒害人的瘴气,僵逝世在战场之上,成果却声誉毁败、封爵削夺,封地不能传给后人。天下人不知道他的过失,百姓没听说他的丑行,突然就因为几个人的片面之词,横遭诽谤不实的毁谤。家眷不敢外出郊游,尸体不能葬入祖坟,一时光所有的牢骚和不满全都集中到他的身上,连他的亲戚宗族也战战兢兢。逝世者不能使自己冤屈昭雪,活着的没有人为他辩护,我暗地里为他伤心。
 明主重于用赏,轻于用刑。汉高粗曾给陈平黄金四万两以离间楚军,不问他如何应用,难道会疑惑他把钱粮私吞了吗?具有孔父的忠实而不能免于谗言的损害,这是邹阳之所以悲痛的事。愿望陛下能够留心我这个无知儒生的话,不要让功臣怀恨于九泉之下。我听说《春秋》的经义,罪过可用功绩来抵消。圣王的祭祀礼仪,为臣的做到五仪就可以赔享祭祀了。比如马援就是所谓逝世于勤王之事的人。请皇高低令评议马援的功罪,该断的断,该续的续,以满足天下人的心愿。
 我今年已经60岁了,常隐居民间。昔日栾布不顾禁令,哭祭无辜受戮的彭越;我受正义之举的沾染,战战兢兢在皇帝面前冒逝世陈说心中的悲愤。

更多精彩内容

上一篇:

下一篇: